月球陨石坑

在被太阳部分照亮的新月时分,一位业余天文学家在后院用望远镜拍摄的月球陨石坑。

陨石坑或环形山一词是由伽利略·伽利莱首次提出,该词引自希腊语中代表用来混合水和酒的“容器(Κρατήρ)”。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他的首架望远镜,并在1609年11月30日将它对准了月球。他发现,与当时的普遍看法不同,月球并非是一个光滑的球体,它也有山脉和杯状凹坑,因此,它将后者命名为环形山。

有关环形山起源的科学观点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来回摆动。主要的观点有:(a)、月球上火山爆发产生的喷发口;(b)、流星撞击;(c)、二十世纪初奥地利工程师汉斯·赫比格(Hanns Hörbiger)提出并被纳粹德国科学家推崇的冰宇宙演化论(Welteislehre),认为是冰川运动形成了陨石坑。

阿波罗计划以及同期无人探测器所收集的证据明确证实:几乎所有月球陨石坑都形成于流星或小行星的撞击,并暗示,其它天体上绝大部分陨坑的起源也是如此。

美国宇航局(NASA)通过月球撞击监控项目对新陨坑的形成进行了研究[3]。记录到的最大一座新陨坑的形成就发生于2013年3月17日的一次撞击[4],通过肉眼应可看到。据信该撞击来自一颗重约40公斤的流星体,其撞击月表的速度达到每小时90000公里。

Copyright © 2022 篮球世界杯_世界杯亚洲区名额 - cdbnf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