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阶元

地球上的生物极为浩繁,研究数量如此庞大的生物种类,必须应用科学的分类方法,首先对生物区分、鉴定、命名,并将生物归纳,排列于适当的分类阶元(即 分类层级)中,建立分类系统。如此才能鉴别物种,阐明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生。

分类学根据物种间形态的异同、演化关系的亲疏,使用不同的层级,将物种逐级分类。在分类系统中,通常使用 7 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真核生物的基本单元,是内部成员相互间都可以繁殖出有生育能力的后代的最高集群;具有共同起源及同源特征的种集合成属,属内成员间因为基因较近可以生出能存活但无生育能力的后代;近缘的属再组成科,科又聚成目,目合成纲,最后纲归为门,门构成界。换言之,种隶于属,属隶于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因此,分类阶元由大而小依次为 界、门、纲、目、科、属、种。建立一个属必须以最有代表性的模式种为依据,而科的依据是模式属。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在各阶元上下建立了次要阶元。从界到种,均可设“亚级”(sub-),如亚门(subphylum)、亚纲(subclass)、亚目(suborder)、亚科(subfamily)等。在目和科上,有时可加上“总级”(super-),如总纲(superclass)、总目(superorder)、总科(superfamily)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其中最常设的是族(tribe),介于亚科和属之间。在有些分类学著作中,曾用“部”(cohort)这一层级,有的介于纲和目之间,有的介于亚目和总科之间。

门的拉丁名词尾一般加 -phyta ;纲的拉丁名词尾加 -opsida 或 -eae,但藻类为 -phyceae,菌类为 -mycetes;目的拉丁名词通常加 -ales;科的拉丁名词尾一般加 -aceae,但由于历史上惯用已久,有八个科经国际植物学会决定为保留科名,其拉丁词尾为 -ae,这些科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豆科(Leguminosae)、藤黄科(Guttiferae)、伞形科(UmbeIIiferae)、唇形科(Labiat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棕榈科(Palmae)。亚科的拉丁词尾为 -oideae。有时科以下除分亚科外,还有族(Tribus)和亚族(Sub-tribus)。在属下除亚属外还可有组(Section)和系(Series)。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生物类群。在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交配(传粉受精)可以产生能育的后代。种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在动物中,种以下的分类阶元一般只有亚种(Subspecies),而在植物中,除亚种外,还有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等。

亚种一般认为是一个种内的类群,在形态上多少有变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这样的类群即为亚种。属于同种内的两个亚种,不分布在同一地理分布区内。

变种是一个种在形态上多少有变异,而变异比较稳定,它的分布范围(或地区)比亚种小得多,并与种内其他变种有共同的分布区。

变型是一个种内有细小变异,如花冠或果的颜色,毛被情况等,且无一定分布区的个体。

品种只用于栽培植物的分类上,在野生植物中不使用品种这一名词,因为品种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培养出来的产物,具有经济意义较大的变异,如色、香、味,形状、大小,植株高矮和产量等的不同。农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都有很多品种,药用植物中如地黄的品种有金状元、新状元等,姜的品种有竹根姜和白姜等。药材中一般称的品种,实际上既指分类学上的“种”,有时又指栽培的药用植物的品种而言。

基本分类级别

中文

拉丁文

英文

regio

domain

regnum

kingdom

phylum

divisio

phylum (动物学)

division (植物学)

classis

class

ordo

order

familia

family

genus

genus

species

species

Copyright © 2022 篮球世界杯_世界杯亚洲区名额 - cdbnf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