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都过着群居生活?科学家发现数十只“独居狮”,习性类似老虎

图:桑布鲁国家保护区,一只名叫尤尼的母狮过着独居生活,独自抚养幼崽。

桑布鲁独居雄狮同样和过着群居生活的雄狮不同。在一个狮群中,雄狮很少参与捕猎,捕猎的任务往往由母狮们完成,但雄狮却享有优先进食的权利。因此,过着群居生活的雄狮在巡视领地的时间之外,看上去总是很懒散。但桑布鲁国家保护区的独居雄狮,却个个是活跃的猎人——它们没有同伴可以依靠,只能依靠自己。

那么,为何桑布鲁国家保护区会出现独居的狮子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下狮子群居的原因。

狮子为何群居?

对于狮子而言,群居比独居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比如狮子集体狩猎可以猎捕到更大的猎物,而且其成功率要比狮子独自捕猎高出大约30%;群居的狮子会共同养育后代,共同抵御敌人入侵,提高后代和自身的生存概率……因此,在以往,很多人认为集体狩猎、共同养育后代、共同抵御敌人入侵就是狮子群居的主要原因。

图:一个狮群会集体捕猎。

然而,明尼苏达大学狮子研究中心的顶级狮子专家克雷格·帕克带领的团队对生活在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狮子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研究,总共研究了28个狮群,大约掌握了5000只狮子的各种数据(由于研究是延续的,因此40多年下来一个狮群的成员可达200只左右,包括已故的),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狮子之所以群居,根本原因是其进化的地理环境和栖息地直接导致的。

图:顶级狮子专家克雷格·帕克(右边)带领的研究团队收集了大约5000只狮子的数据。

研究团队发现,一个狮群中的狮子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平时它们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团结,比如在猎物分配上狮群中普遍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一头母狮虽然会喂养其他母狮的幼崽,但它实际上把大部分奶水都喂给了自己的幼崽……而狮群最为团结的时候,则是在它们的领地受到侵犯的时候。这个时候,为了保护领地,它们会冒着生命的危险和敌人搏斗。

更有说服力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这28个狮群的领地都是以河流的交汇点为中心的。在河流的交汇点,水源和植被丰富,水源充足,更容易吸引猎物的到来,此外还利于养育幼崽,因此这些地方是狮群最好的选择。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狮子的群居习性是其进化的地理环境和栖息地直接导致的这个结论。

图:研究团队发现这28个狮群的领地都是以河流的交汇点为中心的(图中黄色圆圈所示)。

了解了环境对狮子群居习性的影响后,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桑布鲁国家公园的一部分狮子为何独居了——没错,也和环境有关。

桑布鲁独居狮独居的原因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独居狮和流浪狮不同:独居狮和老虎一样,不喜欢结群,倾向于过独居的生活;而流浪狮则主要是走散的狮子或被赶出家门的狮子,它们虽然一时是孤独的,但向往的却是群居的生活,机会合适的时候它们会回到狮群。科学家研究发现,桑布鲁国家公园的一些狮子之所以独居,也和环境因素有极大关系。

1.猎物稀少,群居不利于生存

一个狮群的规模和猎物的密度息息相关,而猎物的密度又和土壤的肥沃程度、水源等有极大关系。在土壤贫瘠、猎物数量较少的地区,一个狮群中成员的数量也会较少,但它们的领地面积却很大,这是因为它们必须大面积活动去寻找猎物。而在植被丰富、猎物数量较多的地区,一个狮群的领地面积会相对较小,但它们的成员数量会较多,这是因为它们更容易捕捉到猎物,养育更多的狮子。

图:桑布鲁国家保护区,一只名叫纳达拉的母狮趴在的一棵树上,那里的狮子过着独居生活。

在马赛马拉、塞伦盖蒂等地,狮子的生活是相对比较美好的,因为这里猎物丰富,水源相对充足。一个狮群会把领地看成它们生存的根本,进而对其拼命保护。但是在桑布鲁国家公园,这里土壤干旱,植被稀疏,猎物稀少,如果狮子结群生活,它们将会面临猎物不够分配的问题,进而导致饿肚子。

2.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狮子很难维持领地

事实证明,人类的存在导致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为了生存下去,一些野生动物不得不改变它们的生活习性。比如生活在泰国城市中的猴子,生活在新加坡城市中的水獭,生活在印度农村附近的花豹等等。

在桑布鲁国家公园及其周围,除了生活着狮子等野生动物外,还生活着人。人类活动导致这些狮子很难维持一个固定的领地,这也是导致狮子们“单飞”的一个重要因素。

桑布鲁独居狮的存在说明,在不同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下,狮子的行为有极大的灵活性。群居未必适合所有地方的狮子,在土壤贫瘠而又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桑布鲁,狮子像老虎那样的独居生活方式显然是有效的,它们可以更好地寻找猎物并生存下去。科学家跟踪发现,一些桑布鲁独居狮可以活到16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下是非常惊人的。

欢迎关注大猫来了,每天为你分享有趣的猫科动物科普知识。未经授权,禁止抄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篮球世界杯_世界杯亚洲区名额 - cdbnf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