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商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之间的对立由来已久,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争,基本年年都会爆发一两次,持有“马云误国”“淘宝网损害实体经济”“电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毒瘤”此类观点的大有人在。
其实,淘宝声称自身是“百分之百”的实体经济,并不是信口开河。关于电子商务的性质,高层早有定调。
在1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曾表示:“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其实,网店招人恨,最主要是招实体店主的:“恨”。因为网店直接触及到了实体店的利益。实体店跟网店,归根结底都是帮实体经济卖东西的,二者此消彼长。网店的出现,是商品流通的“渠道变革”,而这种变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导致这部分人群不得不变革,而变革是痛苦的,有的人在变革中找到新的商机,有的人就丧失了既得利益。
不过,实体店对网店的“不忿”,并不全是主观原因,也有制度的原因。因为现在网店监管确实要比线下监管宽松,而且线上销售的各种税费相对实体店来说也占很大的优势。这种政策上、制度上的不公,导致实体店主看网店格外不顺眼。
网店改变了商品流通环节、缩短了商品产销链条、降低了交易费用,它会冲击线下的零售业,但对制造业不会是削弱,而是会起到促进作用,因为这些企业多了一些成本低的、扩展速度快的销售途径。
不能把网店对实体店的冲击解读成“损害实体经济”,因为代表实体经济的,从来都不止零售业,还有作为“实业基础”的制造业。
网店因为假货问题而备受病垢,但其实,线下的山寨产品也为数不少。假货在网店出现之前就存在,没有具体数据证明,假货数量因网店的存在而增加或减少。同正规商品一样,网店也只是让假货多了一个销售途径而已。
不可否认的是,因为线下监管比较严格、线上销售监管确实存在漏洞,所以,这就需要电商平台自身加强“线上打假”,自觉履行监管者的责任,而不是受利益驱使,对假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知道,不管是制造业还是电子商务企业,假货的存在都会对品牌造成不小的伤害。
实际上,传统经济与新经济,并不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划分的依据。无论是网店还是O2O、共享经济模式,都不会挤压掉实业的生存空间,只会跟实体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有网友就说:一个90后的网店里的货,背后可能是几百个90后在生产。许多网店反哺线下企业,已成常态,传统经济和电商正在从割裂走向融合再到共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