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

2017-04-01 2W人读

已通过实名认证

执业资质已审核通过

陶向荣

精神心理科

医师

深圳市康宁医院

好评

4.2

接诊量

3.4千

同行认可

99

从业19年

专业有效

耐心细致

深圳市

认证信息

医生执业资质

医生职称信息

实名认证+人脸识别认证

公安系统比对认证通过,所有服务均由医生本人提供

关闭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又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无痉挛电痉挛治疗,是在通电治疗前,给予短效全身麻醉,注射适量肌肉松弛剂,然后给予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短暂丧失,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是目前精神科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同药物治疗相比,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快速控制病情,有效地治疗某些严重的精神疾病。MECT的疗程:通常每周做3-4次,一个疗程通常要做8-12次治疗,根椐病情需要也可增减治疗次数,有的甚至可以作为精神病的维持治疗。另外,尽管一疗程MECT可以终结一次疾病发作,但它不能阻止此后数周、数月或数年内疾病的再发。因此,仍需要考虑MECT后的继续治疗问题,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MECT的疗效:一般3至4次治疗便能消除严重的消极观念和木僵症状。对重性抑郁症者一般6至8次治疗后见效;对躁狂症一般8至10次治疗后见效;对精神分裂症急性症状者有一定疗效。MECT安全性:任何治疗都会有风险和不良反应。对大多数患者来说,MECT的不良反应相对少而轻,除非患者既往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否则死亡风险很低,严重的并发症也很罕见。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应用,很少有出现过骨折和窒息的情况,现在许多高血压或心脏病的病人必要时也可依病情接受治疗。MECT的副作用:MECT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肌肉酸痛、恶心、意识混乱、记忆困难等,其中头痛、肌肉酸痛、恶心症状通常轻微,且能通过用药预防或减轻。意识混乱和记忆困难可见于治疗超过一疗程时,但治疗一结束症状即减轻,记忆功能也能逐渐恢复。(精神障碍本身常常损害记忆功能)MECT治疗适应症:(1)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明显的自责、自罪,有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2)兴奋、躁动、冲动、伤人及毁物者。(3)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4)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MECT治疗的禁忌症:1、全身感染性疾病或体温在37.5℃以上者。2、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肿瘤、癫痫、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3、严重的躯体合并症,如肝、肾、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患。4、身体极度虚弱者,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高血钾)。5、严重骨关节炎,青光眼,视网膜脱落。6、妊娠, 产后1个月以内者。7、60岁以上的老人。8、癫痫患者。注意事项:1、治疗前要详细的查体,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脑电图、胸部和脊柱摄片。2、告知患者及家属MECT的相关治疗,并经家属同意签字。3、患者治疗前8小时禁食、禁水,临近治疗前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发卡和各种饰品,解开领扣及腰带。4、每次治疗前,护士都会为患者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首次治疗前需测量体重。5、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在MECT治疗室的苏醒室观察半小时,之后护士会接患者回病房。回病房后1小时内禁食禁水。6、MECT治疗后当天可能会感觉困意及劳累,建议回病房后尽量休息睡觉。电休克治疗(ECT)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电休克疗法(ECT)能够有效治疗抑郁症,其应用已超过50年。但由于电影《飞越疯人院》其被冠上了污名,这部电影中ECT治疗的惊人一幕影响了社会大众对ECT的理解。平心而论,早期无麻醉ECT的确对患者造成了伤害,但目前先进的麻醉和电刺激设备、电极引线位置及脉冲形式提高了ECT的安全性,并降低了副作用。 如果了解了ECT如何发挥作用,那么其治疗会更有说服力且更易被接受。ECT治疗具有多重功效,其作用机制也有多种理论,包括5-羟色胺敏感性的改变、抽搐的直接影响、激素分泌增加和神经再生、胶质细胞的变化。 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一个领域是ECT治疗中脑结构的变化。ECT对大脑影响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否会对大脑产生持久性的损害,众多研究均没有显示脑损伤的证据。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脑组织中T1和T2的松弛特性发生了短期的改变。这些变化持续时间大约为2小时,不会引起长期改变。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使得大脑结构能得到更精确的测量,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神经回路、海马和杏仁核区域都发生了变化。海马和杏仁核的这些变化发生了部分逆转,尤其是在治疗响应者中该变化比较明显。但这些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先前抗抑郁药的使用、合并用药以及测试时间段的变化。 Joshi等人试图通过严格的方法学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采集了三套正在接受ECT治疗的患者图像:治疗之前的图像;二期治疗后的图像;完成治疗一周内的图像。采集到的图像与健康对照者的两组脑部扫描图像对比。 结果有以下几点比较有趣的地方:首先,较之于健康对照者,患者的海马体积更小,这与现有文献观点一致。第二,ECT增加了海马和杏仁核的体积。第三,海马前区、杏仁核基底外侧和*内侧区域形状变化更为明显。第四,较小的海马体积与更好的预后相关。最后,这些体积的变化与抑郁的改善有关。 这项研究是非常严谨的,避免了先前研究中的许多局限。研究中,患者海*体积增加了近10%,杏仁核的体积在很短的时间内也有类似的变化,但脑体积几乎没有变化。这种变化的幅度比较大,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进行确认。如果结果得到证实,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什么可以解释这种显著变化? ECT中T1或T2松弛时间的改变是否引起灰/白质对比度变化并影响到体积?ECT治疗后这些变化的过程非常短,尤其是在最后一次ECT后,变化可以说是瞬间的。 这种变化是否是由于神经再生?一项研究提供了线索:50年以前在地表进行的*测试中,大气层的14C同位素水平增加,14C被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了人类和动物体内。14C被并入到增殖细胞的DNA中,并整合到染色体上。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明确规定禁止在地表以上进行*试验后,14C在大气中的水平也有所下降,研究者通过测量死者大脑DNA中的14C浓度来确定神经元年龄。这些研究证实,人体海马中有相当多的成年神经细胞生成。 齿状回神经元(神经形成于这里)DNA中14C和12C的比例可以用来确定神经元的再生率。研究表明,每天会有1400个以上的神经元形成,该增长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新细胞比其他细胞存活时间短,但会连续不断的再生。每年的再生率大约为1.75%。中年人和小鼠的神经程度相当,因此基线水平不会是神经再生的原因。 ECT能否诱导神经再生?利用啮齿类动物的几项研究表明,ECT可以诱导增加80%以上的神经再生,但是,即使是这个增加幅度也不能达到体积10%的增加。神经元再生的额外证据来自于ECT对N-乙酰天冬氨酸的影响,N-乙酰天冬氨酸是神经元中的主要化学物质。仅在ECT响应者的杏仁核中观察到了N-乙酰天冬氨酸的显著增加,这是确认神经再生的一个证据。 针对啮齿动物ECT的研究发现,其海马突触的总数量增加,这也可能引起体积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也不会达到10%的幅度,还有什么其它原因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神经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有证据表明,啮齿动物接受ECT后,神经胶质细胞出现了增殖。重度抑郁症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减少有关,而且可能的是,ECT恢复了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另一种可能是血管生成。ECT造成了内皮细胞的增殖,总数增加了30%。细胞数的增加使血管长度增加了16%。 在理论上,所有的上述可能性都有助于解释ECT后海马和杏仁核体积的大量增加。不管是对啮齿类动物还是对人类的研究,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多种机制,这些机制可以解释所观察到的变化。下一个关键又来了:新突触细胞的增加如何导致患者感觉和行为的变化?又是如何改善抑郁症的?到底安全不安全?FDA拟将电休克治疗归入低危类别2016-02-16日前,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再次提议,对电休克(ECT)治疗设备重新进行归类,从原先的高危(high-risk)改为低危(low-risk)类别。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也正在鼓励其会员支持该变化。 “考虑到ECT在精神科临床实践及抑郁治疗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精神科医生应率先行动,表达自己的观点,”APA首席执行官、医学总监Saul Levin博士及APA*Renée Binder博士在博文中称,“对于合适的病人而言,ECT可以救命,还能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有功能的生活。” “极其”安全和有效这已经不是FDA第一次提出将ECT重新归类。2011年,FDA曾提出这一议题,但最终的结论是,ECT设备还是应该留在高危这一类别。反对重新归类者认为,ECT可导致记忆问题、认知损害及其他严重的副作用。 “2011年,有一些病人站了出来,说ECT有严重的副作用,是一种很危险的治疗手段;但事实并非如此,”Binder博士称,“ECT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对于合适的患者而言非常有效。目前,ECT治疗已经是风险较低的操作;与其让它继续‘高危’下去,将其划归低危更为合理。” FDA提议,将ECT设备由 III 类归为 II 类,范围包括18岁及以上重性抑郁障碍或双相障碍相关的严重抑郁发作、对一般治疗手段应答欠佳者,或由于精神或躯体状况紧急而需要快速治疗应答的患者。FDA将医疗器械分为I、II、III类,类别越高,监管措施越严格。 2015年12月29日发布的一项通知中,FDA指出“相信在特定的患者群体中,通过一般和特殊的控制措施,使用ECT的潜在收益高于可能带来的伤害或疾病。” “现在的ECT跟很多年前不一样,跟电影中所描绘的也不一样,”Binder博士指出,“我们配备了麻醉师,患者接受的是很柔和的麻醉;你也不用诱导一次剧烈的发作,看到患者的腿轻微地抽动一下,你就知道本次治疗已经收效了。我们很小心地校准我们的作用位点;只需几次,患者就能感觉好很多。” “抑郁是可以治疗的,”Binder博士指出,“有那么多好的治疗手段,一个人没有理由一直抑郁下去。药物可能有效,但也有副作用,起效也往往比较慢。如果没有明确禁忌证,ECT极其有效,几次治疗后你就知道了。” 专家意见:归类范围“不够宽泛”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教授Mark George博士表示,支持将ECT从 III 类重新归类为 II 类。“总体而言,这是个好事,认识到了ECT的安全性和疗效。我主要关心的是FDA的措辞,目前仅仅针对抑郁患者。这个范围有些窄。事实上,ECT对于其他很多情况同样是救命手段,疗效证据也很充分。如某些躁狂和紧张症患者,ECT可能是唯一的选择。我担心如果本次变动仅仅针对抑郁患者,那么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果使用ECT,费用报销可能是个问题。”“因此,我个人的建议是,本次重新归类应包含抑郁、躁狂、紧张症及一些精神病发作,包括分裂情感性障碍。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已有足够的、已发表的证据。” “历史上确实有一些人反对ECT;这些人往往也反精神病学,对重新归类同样持反对态度。我的观点是,这些人可能并不了解ECT方法学方面的最新进展,其疗效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而风险和副作用也在降低。”

8赞

在线问公立医院医生

快速问诊

版权说明:部分医生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健康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

发布

评论

查看更多

失血性休克扩容治疗原则

王欣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三甲

北京朝阳医院

电抽搐治疗(电休克治疗)

邓玉磊

精神科

医师

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

电休克MECT治疗的相关知识

康兆鹏

精神科

医师

三甲

苏州市广济医院

电休克治疗,你真的了解吗?

徐政权

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电休克治疗是什么意思

高晓玲

心理科

主治医师

三甲

潍坊市第三人民医院

电休克治疗对身体都有哪些危害

王珂

精神科

主治医师

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

电休克治疗的副作用

何璐

精神科

主治医师

三甲

江西省肿瘤医院

电休克治疗会失忆吗

秦海兵

心理科

主治医师

三甲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邹连勇

精神科

医师

三甲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效果怎么样

何燕霞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医务室

微信关注医生

陶向荣

精神心理科

医师

深圳市康宁医院

好评

4.2

接诊量

3.4千

同行认可

99

从业19年

专业有效

耐心细致

深圳市

截图或保存上方二维码图片至手机相册 > 打开微信扫一扫 > 点击右上角“相册” >

选择本图片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

Copyright © 2022 篮球世界杯_世界杯亚洲区名额 - cdbnf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