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

中国西传说

编辑

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Candan Jerome,1501-1576)于1550年最早提出磁罗盘、印刷术和火药是中国的三大发明,并认为它们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在此之后,让·博丹重申了同样的论断。

19世纪法国汉学家雷暮沙认为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指南针钞票纸牌算盘和活字印刷都由蒙古传入欧洲[66]。

指南针:宋沈括《梦溪笔谈》明确记载,中国宋代已有水罗盘和旱罗盘:

水罗盘一种:将磁针浮在水面而成。

旱罗盘三种:

将磁针放在指甲上;

将磁针放在碗唇;

用单独一根丝缕,沾一粒芥末大小的蜡,将将磁针悬挂。

历史上最早记载到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是在中国北宋时期。朱彧(yù)在他的《萍洲可谈》一书中评述了当时广州航海业兴旺的盛况,同时也记述了中国海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说道:“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萍洲可谈》成书于1111年-1117年间,但所叙述的是1086年的事。)

一些外国学者在翻译这段文字时,误将其中的“甲令”(南宋政府的命令)一词翻译成了往来海上的阿拉伯船长的名字,因此就一错再错,得出了最早装备指南针的不是中国海船,而是阿拉伯海船的错误结论。

实际上,中世纪时阿拉伯人海船船体狭小,根本无法容纳百余人。当时往来南中国海、印度洋和波斯湾之间的商船,能够容纳上百人的只有中国海船,连阿拉伯商人也经常搭乘中国海船。宋代与阿拉伯的海上贸易十分频繁,中国开往阿拉伯的大型船队有指南针导航,阿拉伯人是很容易从中国商船上学到指南针的用法的。

指南针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之际,传到阿拉伯,然后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后来欧洲演变出旱罗盘,再于明代时经日本传回中国。

1584年西班牙历史学家传教士冈萨雷斯· 德·门多萨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提出,古腾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阿拉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中世纪欧洲书写都用羊皮纸卷,并无“书籍”和“印刷”的概念。古腾堡以这些中国书籍,作为他的印刷的蓝本[67]。门多萨的书很快被翻译成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法国历史学家路易·勒·罗伊,文学家米歇尔·德·蒙田等,都同意门多萨的论点。汉学家安田朴曾以“欧洲中心论欺骗行为的代表作:所谓古登堡可能是印刷术的发明人”为题,论证欧洲的活字印刷术来源于中国。[68]。

1240年前后,阿拉伯人从中国获得到火药的知识,称来自东方的硝石为“中国雪”,他们还知道烟花爆竹,称之为“中国花”,又称火箭为“中国箭”

[69]。

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文中明确指出:“…一系列的发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义,其中具有光辉的历史意义的就是火药。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

西方独立发明说

编辑

现代有西方学者认为:除造纸有明确的证据是由中国传到西方的外,其他三项发明并无直接证据表明是由中国传入欧洲的。在这方面,有西方学者认为,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为中西方各自独立发明,但缺乏直接证据,且火药出现在欧洲的时间比中国晚了两个世纪。中国方面在时间上早于欧洲,但并未完成后续改进。欧洲虽时间上晚于中国,但在改进后传播广泛、精于改进,后世使用的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直接是从欧洲改进而来的。但在欧洲之外的中亚地区,奥斯曼土耳其人也对火药做了针对性的改良,并在后期与欧洲基督教的战争中使用。[70][71][72]

沈括早在宋朝就记载中国的磁针既有指南的也有指北的[73](一个指针指南的同时,另一端也会指向北方),但有人却认为中国的指南针一直是指南的,所以叫指南针。而西欧的compass从一开始就是指向北方,因此叫指北针。另外,欧洲最初期的罗盘,只有十六个方位标示,少于同时期中国的二十四个。这可能表明中欧应当是独立发明指南针的。而现在使用的指南针都指向北方,是由欧洲指北标准发展而来的。[74]

虽然中国在活字印刷的时间上可能稍早于西欧,但没有证据表明活字印刷从中国传入西欧,中欧方交通的必经之地——沿途的阿拉伯国家并未发现活字印刷的相关文物,甚至还一度阻碍了中欧交往[75]。

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在中国本土因单个汉字数目庞大必须制造大量活字,不如拼音字母活字简单,应用不太广泛,出土活字文物不多。1965年在浙江温州发现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活字残本。十三世纪末出现木刻活字和陶瓷活字。1490年有华隧的铜活字本。1733年清世宗雍正,诏令制木刻活字,二十五万余枚木刻活字,在一年内全部完成。[76] 一直到19世纪的晚清之前,中国的印刷多用雕版印刷。

处罚

编辑

2019年,电子科技大学教师郑文锋因在QQ群质疑“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也没有形成事实上的生产力”被学校暂停2年的教学工作。[77]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篮球世界杯_世界杯亚洲区名额 - cdbnfc.com All Rights Reserved.